河南招教:如何轻松应对教招结构化面试
更新时间:2016-01-16 关注:437
教招结构化的面试考试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有的考生甚至连结构化是什么也不清楚,为此我认为大家在认识了解结构化的之后要想拿高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态
要杜绝关于对手实力以及面试黑幕的种种猜测,因为内心如果有了这种想法,很难全身心投入。从目前教招结构化面试的种种迹象表明,结构化面试一般都会很公平。现在出现考官无规则的地市调换,所以,从考官上来说,考官不一定就是本地市的考官,大大减少了黑幕的存在。一名教育人员在成为考官之前,会被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之一就是训练排除个人感情偏好,仔细倾听考生回答内容,冷静理性分析回答反应出来的考生水平。人固然是感情动物,考官的偏好难免影响给分,但是,考官会自觉的克服个人的感情倾向,将影响降到最低,因此,考官个人感情和偏好对考生的影响很小。而至于对手的实力也无法去估量,每个人最大的对手是我们自己,所以在面试前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二、语言
(一)流畅。语言流畅是答题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论你的观点多深刻,逻辑多清晰,语言表述有多严谨高大上,你说话磕磕巴巴,加入嗯、额、啊各种口头语,断断续续的,字与字之间或者句与句之间停顿太久,考官对你第一印象就不好。因此,语言流畅是面试的基础中的基础。语言不流畅怎么办?语言非常重要,我们要做到不能败在语言这一关。语言流畅这个问题其实有好多不同的原因,首先应该反思一下下面几个问题:为什么答题的时候我的语言会不流畅?自己平时在和朋友家人交流的时候,语言流畅吗?可能有少部分人平时生活中就讷于言辞,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要学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我曾经遇到一位考生,他是带有一种天生的语言障碍,别人和他正常交流三四句话,他有可能就冒出来几个字,而且沟通不在一个关注点上,于是我就带动班上的其他同学不断的拉着他说话,我让他课下看着一样东西进行描述,对着镜子的自己说话,虽然看起来很神经质的办法,但是他后来性格改变很大,开始会主动和人交流沟通了,而且在结构化答题的面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大部分人平时与人交流挺正常的甚至是个话唠,为什么答题的时候就会磕磕绊绊的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二)答题思路和内容想的挺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如何用专业性的语言将观点表述出来,另一种就是不知道如何让内容充实。提高方法:我们平时在看到一些教育新闻的时候一般都会与周围人讨论一下,以后在与别人讨论的时候,想一下用官方的语言怎么表达。举个小例子:看到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新闻,日常的表达是哎呀这样的人怎么去当老师了,真是太过分了,毁了老师的声誉。理性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这位老师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教师法,同样的也体现了这位老师的教师道德素养不够。说的是同样的意思,但是显然后者才适合教师招聘面试。因为一个词语或是短语而卡壳,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正说的好好的,突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或是说完的一段,不知道该怎么转到下一段去,一下子卡住了。这种情况原因是词汇量不足、不知道如何过渡。汉语是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时候很多词语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确实大部分情况肯定会有一个词是最精准的表述,但是在考场这个情形下,我们应该学会替代,考官也不会纠结你一个词一句话用的是否精准。不要因为一个短语影响语言整体的流畅性。提高方法:我认为这方面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拟练习,模拟练习可能在一时难以组织,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专项练习的时候,练习现场组织语言的能力,练习如何迅速的组织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认识。
(三)语言要抑扬顿挫,要有感染力,要饱含感情。答题的时候如果语言太平淡就有点像念答案或者背题目答案的感觉。
(四)用词。用词的标准是要符合你作为老师的身份,要高大上,要严谨专业。如果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如果能用上像“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平等的师生观念”等专业的词句,相比较那些“和学生好好相处、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之类的,高下立判。提高:多看各种官方出版物。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
三、内容
首先,观点要全面深刻。有可能某类题问你关于某教育现象,某名家主张或者社会观点,某个教育政策怎么看,这类题有很多是官方已经有明确意向和明确价值取向的,答偏了答反了一般就完了。如教育政策类的题目是绝对不能说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是绝对不行的,如习近平强调的“四有”老师,问你怎么看?我们肯定
不能答这是不好的。像教育政策和名家主张类的一般都是赞同的态度,同时加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一些是要辩证来看待的,正反两方面,但是很明显也会有所侧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考生教学经验的重要性,有教学经验的考生能够很快的想出点而且全面准确合理,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考生则是很难想到点。提高:至于全面就是从多个主体(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维度(原因、背景、影响)去思考问题。要是自己没经历过的问题,就按照我们见过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来思考。
其次,引用和举例,尽量用最新的,要权威性,要高大上。引用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准确。有些考生在引用诸如领导讲话和特定表述的时候,往往过于追求准确,如果记得不牢固,会影响语言流畅,也会使你的逻辑混乱,切忌因为引用例子这里出现背诵的痕迹,而不是个人的思考等。我们引用的时候,只要做到能用得体合理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但必须保证你的描述符合你引用的身份)。我遇到一个考生在前面答的挺好,在引用名人名言的时候意的背诵,背到一半忘了,反复的重复上面的内容,磕磕绊绊,越重复越紧张。有很多人会说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怎么办?可不可以不引用和举例子?可以,但是,举例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答案更加有说服力的一个诀窍。还有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延长答题时间,比如说,茂名2015年9月份的结构化是20分钟3道题,每道题平均下来得6分多钟,可是根据大部分考生的情况,每道题能说上四分钟就非常厉害了,基本上是在两分钟左右,有的题目难一点的话就一分钟就说完了,也许三道题下来不到十分钟考生就离场了,这样的话会给考官一种这位考生要么不会表达,要么分析的不全面的印象,一般分数都不会太高。前面我们讲到了如何去使答案变得全面,现在举例子和引用就是如何帮我们展开每个点的表述的关键。
四、逻辑
其实答题逻辑这个问题,真要展开来说是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问题回答的时候有不同的逻辑。现在我们大体上将结构化分为自我认知、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应急处理、教育实践等几类,但是现在的有些考题倾向于去模式化,这也是许多考生在参加过面试培训后,碰到有些无法分题型的考题感到一点都不会,学来的逻辑一点用不上的感觉,因为大家学到的逻辑,一般人只会将它当成是回答某一特定模式题型的逻辑,而不能内化成自己的逻辑,碰到反模式化的考题,当然无从下手。所以这时就鼓励大家学会灵活的去运用,去转化。通过教构化的很多真题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面试题的走向是更倾向于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并且问题越来越具体,那我们答题的逻辑就是办事的逻辑顺序和轻重缓急的顺序,答题的时候不要为了答题而答题,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想象成那位角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色定位,自己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会怎么做,按照做事的顺序把想到的点给串起来,才能避免回答时的脱节单一。回答时注意逻辑连接词,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这样逻辑会变得更加清晰。
-
上一篇:小学教师招聘面试要注意三点
-
下一篇:教你如何消除面试考前的紧张感